全国工会大宣传专题培训班6月30日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举办。各省(区、市)总工会、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,以及从事工会宣传教育工作的干部;各全国产业工会有关人员参与了培训。
会上,芜湖市湾沚区总工会作为唯一县区级总工会作了经验交流。以“创新‘融宣讲’模式 让党的理论‘声’入人心”为主题,介绍运用“文艺轻骑兵”特色开展“中国工人大思政课”的工作做法。
近年来,在芜湖市总工会指导下,湾沚区总工会突破创新“理论+文艺”的“融宣讲”模式,组建“文艺轻骑兵”理论宣讲团,通过面对面、互动式的宣讲,将党的“好声音”传递给职工,切实将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向深入。
开门问计,靶向提升宣讲精准度
坚持走进企业、走近职工,组建调研小组,线下深入26家企业车间、食堂与职工开展访谈,线上精心设计调查问卷,聚焦理论学习偏好、宣讲形式期待、时段安排倾向等广泛征求意见,收回问卷4000余份,全面分析掌握职工需求。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,加强顶层设计、科学谋划,做细做优做实宣讲活动方案,建立完善“企业生产节奏—职工作息规律—宣讲场景适配”的统筹机制和“宣讲效果回访—问题清单整改—方案迭代优化”的闭环机制,职工参与率和企业配合度显著提升。
艺术赋能,多维激发宣讲感染力
坚持紧扣职工生活、紧贴企业实际,建立“理论要点—生活场景—艺术转化”三维创作机制,精准策划宣讲主题,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更加生动、更加直观的方式进入企业、深入人心。在宣讲形式上,通过“宣讲+曲艺”“宣讲+小品”“宣讲+歌舞”等不同方式,精心打造编排10余个职工自编自演节目。如《牛三宝摸底》创作团队多次深入车间蹲点,将“学妈生产线”案例改编成小品,模拟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场景情景短剧《劳动者说》,以全国劳模杨鹏超事迹打造《从一线到一流》宣讲类节目,通过艺术的加持赋能,让创新理论用家常话说出来、文艺演出来,激发了企业职工内心的共鸣和思考,实现了寓教于乐、寓教于情的良好效果,深受职工认可和喜爱。
融合驱动,聚力增强宣讲实效性
坚持突出实效性、持续性,组建了一支70余人,涵盖劳模工匠、职工文艺骨干、职工文艺积极分子的宣讲队伍,有效解决“谁来讲”的问题。将厂区、车间空地、职工书屋转化为“移动舞台”,利用午休、餐后等工余时间,以“小场次”“高频率”“快闪类”艺术化理论微宣讲为主线,穿插开展工会技能培训、职工维权等各类实践活动,推动工会惠企惠职工政策在企落地生根,有效解决“在哪讲、怎么讲”的问题。将宣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,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“文艺轻骑兵”进企宣讲活动,鼓励基层工会因地制宜开展宣讲活动,每场给予4000元的经费补助。一年多来,“文艺轻骑兵”开展活动29场次,覆盖职工30000余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