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工作动态 > 女职工部

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(候选)——王玉珍

发布时间:2022-02-25 09:37 来源:市总工会女职工部 点击数: 字体:【  

2003年的冬天,王玉珍在雪地里带回了一名孤儿并照顾至长大成人,从那天起,王玉珍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,14年来,她共资助贫困学生20余人,捐款30000多元;参加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,捐助款物达150000余元;自家米面厂招录周边无业乡邻20余人次,有效促进当地就业,同时在2007年又一次收养一对流浪姐弟养至成人,2016年,王玉珍自发前往受灾地无偿为抗洪救灾人员送去热腾腾地米饭……

多年来,王玉珍以自己的萤火之光,温暖了周围。

“热心大姐”

王玉珍艰苦创业,努力奋斗,通过传统技艺制作的米面,打开了一条致富之路。生活条件好起来后,她尤其留心周围那些生活困难的乡里乡亲,时不时的便要帮一把:梅小黑的丈夫因意外瘫痪在床,家里两个孩子正是上学用钱的年纪,王玉珍知道后,便经常往梅小黑家里跑,每回都不空着手,牛奶、水果、补品……特别是得知梅小黑的大女儿考上大学后,王玉珍立马资助了2000元用作学费。

年仅28岁的李美仙,丈夫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瘫、一家3口生活艰难,王玉珍了解情况后,隔天便揣着几百元与一箱米面,去看望李美仙一家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镇上一些留守的、家庭困难的、文化程度不高的、身体有残疾的姐妹被王玉珍接连招进了厂里,王玉珍同大家吃住在一起,工作在一起,建立起比亲姐妹还要深厚的感情,有的员工家里发生急事需要用钱,王玉珍二话不说就预支了一年的工资;有的员工要外出去他乡工作创业,王玉珍还帮忙打听找门路……

王玉珍还指导帮助周边五户人家开起米面店,带动就业60多人。王玉珍对乡里乡亲的感情,这一帮就是二十多年。小小的米面厂记录着王玉珍艰苦奋斗的创业经历,也记录着她崇德行善的涓涓点滴。

“玉珍阿妈”

12岁的王小三,父亲因肝腹水去世,母亲也得了癫痫病落水遇难,成为孤儿的他四处流浪,一路从洪巷跌跌撞撞乞讨到了牛埠。

王小三的遭遇触动了王玉珍,她没顾得上征求家里人的意见,便把王小三领回了家,虽然家里条件不宽裕,但王玉珍坚持让王小三吃好、穿好、睡好,并供他读书,直到王小三18岁参军入伍才离开。

宋小雪、宋小安是王玉珍2007年收养的又一对孤儿。为了恢复姐弟俩的学业,王玉珍舍得花钱。宋小雪考上高中又进入大学深造,宋小安成绩不好,初中毕业后王玉珍又坚持让他读了职高。善良的王玉珍就是这样一路精心呵护,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,走上了工作岗位。

她积极与政府沟通,了解镇上一些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,2013年12月,在牛埠镇开展的“暖冬行动”中,王玉珍为贫困儿童购买羽绒服和保暖鞋,还向每个孩子捐赠了200元钱;2014年2月,王玉珍得知枫林村一女孩因家境贫寒而辍学,她慷慨解囊,捐资500元供孩子上学……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,数额不多,但力所能及。

“孝顺女儿”

王玉珍的大伯年迈体弱,常年卧床不起,他一直住在女儿家却嫌不尽满意,心心念念想要王玉珍照顾他。王玉珍同堂姐商量后就把大伯接回了家,悉心照料从无怨言,大伯的脸上渐渐多了笑容,逢人便夸王玉珍的好。

更令乡亲们敬佩的是,王玉珍自米面厂收益以来,就坚持在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节日组织员工,带着特意精制的米面送到牛埠敬老院,给老人们带去无限的关爱和照顾。

2012年5月的一天,她将价值3100多元的90箱精制大米面条送到了牛埠敬老院,慰问五保老人。2014年端午节,她将价值850元的85袋糯米粉团送进了敬老院,慰问孤寡老人。2016年中秋节她为敬老院送去60盒月饼,今年端午节,她又与另外8名志愿者们亲手包了700个粽子送到敬老院,并且贴心的分为豆粽和糯米粽,照顾大多数老人的口味,此次活动她本人出资1000元,提供玉珍粉团80袋。逢年过节便去敬老院成了王玉珍的主要节日活动……不仅是送面送钱,敬老院里,王玉珍还领着姐妹们陪老人聊天拉家常,有的给老人梳头理发,有的帮老人缝补衣物,大家还团聚一桌,吃着热腾腾的爱心米面。

平常有闲暇时间,王玉珍和米面厂的姐妹们也会自发来到敬老院,让老人们始终感受到亲人般的陪伴与关怀。多年下来,王玉珍总计组织参加敬老院志愿服务200余次,捐助款物达15万余元。

2016年无为县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水灾害,造成牛埠镇上百名受灾群众,田地家园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,王玉珍自发前往受灾地无偿为抗洪救灾人员送去热腾腾地米饭……

“我晓得众人拾材火焰高。我带着大家就多干一点,好事就变得更好了。”受王玉珍的影响,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来,日渐形成一股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新风尚。

分享到: